战胜华尔街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天王50年经验投资成功的诀窍是活 [复制链接]

1#

年9月15日,雷曼兄弟宣布破产。随后,美林被迫出售,金融危机席卷全球。股价暴跌,经济衰退,几十兆美元至此人间蒸发。

无数人倾家荡产,但有人却在此次危机中不仅成功避险,甚至取得了高额的回报,比如橡树资本联合主席兼联合创始人霍华德·马克斯。

作为与巴菲特、索罗斯、瑞·达利欧等齐名的华尔街传奇投资大师,霍华德·马克斯曾多次准确判断了资本市场的重要趋势变化,预警了好几场金融危机。在新书《周期》中,他从自己50多年的投资实践经验出发,系统描述了周期的运转规律,带领你我穿越历史迷雾,看透投资周期!

5月8日晚,《周期》的作者、全球最大不良资产管理者、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·马克斯将来到上海,与陈光明等中国业界代表展开巅峰对话。

为了更好的理解周期,了解这本书背后的信息,我们特别专访了本书的中文译者刘建位先生。作为专业投资人,刘建位先生既是财经作家又翻译了很多金融巨著,对于《周期》这本书以及霍华德·马克斯本人,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、深刻的感悟。

特邀访谈

Q=见面会长A=刘建位

刘建位

《周期》译者,现任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,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硕士,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,20年来专注巴菲特长期价值投资策略的研究和传播。

Q:是在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下翻译的《周期》?翻译这本书有着怎样的历程?

A:亲身经历过几轮大周期之后,你才会深切体验到周期的力量多么巨大。我经历了年到年6月股市下跌过半的大熊市,也经历了此后年10月上涨到点以上两年上涨到6倍以上的超级大牛市,当然之后也经历了一年暴跌70%以上的全球金融危机大熊市。年来中国股市不断下跌,3年半跌了一半,年跌了一半的一半。市场隔几年就会大涨大跌,让你不得不承认周期,不得不思考周期,但我始终没有看到一本讲透周期的好书。

用巴菲特的话说,好运多数是老朋友带来的。引进这本书的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王颖,我们合作过四本书,合作时间超过十年。当时她联系我,我试译了前言,完全是随兴翻译,译意不是译字。没有想到得到中信出版社和橡树资本的认可,于是就开始翻译全书。

由于出版社非常重视这本书,想在英文版出版后也尽快推出中文版。要求高,时间紧。为此,我也特意做了功课,重读了好几遍作者的上本书《投资最重要的事》。我原本以为三个月就可以轻松顺利翻译完工,翻译了几章才发现,我接了个难度很大的活。

一是翻译专业术语难度大。这本书涉及面很广,几乎所有和投资有关的,你能想到的各个方面,经济、*策、企业、心理情绪、风险、房地产、债权、垃圾债、股市、全球金融危机,都涉及到了。有许多名词术语并没有固定统一的中文译法,只能查找、分析、比较,才能找到一个更贴切的译法。如同道德经所说:名可名,非常名。

二是翻译通俗的解释其实难度更大。本书作者要实践有50年的实践经验,要理论又有芝加哥大学这个现代资本市场理论诞生地的理论素养,却故意尽量少讲理论,特意用浅显的言语表达深刻的内容,让你容易误以为简单,却是深入浅出。看似简单的词语,却有很深的意思,让你不得不一改再改,努力找到更适合的译法。举两个难度小的例子:listenthecycle,heedthecycle。我翻译成:用耳倾听,用心倾听。如同道德经所说,道可道,非常道。

三是最困难的,翻译到后面,越来越感觉难度不是文字,不是名词术语,而是逻辑结构。其实作者是一环扣一环,环环相扣,这种关联不是在章节开头就说明,而是先分开说,再总结归纳,逻辑关系陷在正文叙述之中,并不是都是清晰可见。也许对于投资经验和阅读经验丰富的老手来说,这些周期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可见,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如此。为此,我在少数重点段落翻译时,会适当把作者的核心观点提炼出来,把全书的逻辑框架提炼出来,放到序言里,写成了一篇字的超长序言。

我写得不是那么简短,说得也不是那么板上钉钉,因为我翻译这本书,密集读了好多遍,越来越认同作者为什么很多地方只是点到为止。周期这个事真是既有又无,有些地方说的清,也有不少地方说不清。也许很多人不认同,但稍微上了年纪的人,你把市场周期换成你的人生周期,想想人生起起伏伏,你说的清吗?市场是千千万万人合在一起的投资命运起伏,你觉得你可以轻易看得清说得清?为什么作者特意最后专门用一章说,应对周期,人有局限?正如道德经所说: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

Q:从翻译的角度来看,您觉得《周期》对您而言最难的是哪一部分?

A:最难的是一句话,作者说:整本书讲的其实就是马克吐温说的一句话:Historydoesnotrepeatitself,butitdoesrhyme.

我在这一句话上花的工夫,超过翻译三万字的时间。这句话,有多种译法。流行最广的译法:历史不会重演,却会惊人地相似。最忠实的译法:历史不会重演,却会押着同样的韵脚。台版的译法:历史不会重演,但总有相同的地方。

我是业余翻译,最简单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按照最流行的译法来,这样自己不累,出版社审校也不累。但是这本书讲的是周期,这句话就是核心,如果这样直接抄别人的翻译,和书中表达的意思完全不符合,最重要的是,和事实完全不符合。看看中国股市,任何两轮大牛市之间,都不是惊人地相似。想想你自己的人生经历,任何两次巨大的成功或失败,从来没有惊人地相似。惊人地相似,容易让人误以为相似度惊人,感觉要超过90%一样。

公平地说,台版翻译“历史总有相同的地方”是对的,但有多少相同的地方,占多大比例,是什么相同。其实回避了rhymes本身有韵律、节律、规律的意思。

再讲到最忠实的翻译“历史不会重演,却会押着同样的韵脚”,这是最典型的直译,因为rhyme直译就是诗歌每两句末尾一字要押韵,其韵母相同,也就是说有相同的韵脚。比如: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,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烟、川、天,押着相同的韵脚。但是,诗歌每句结尾的字押韵,韵脚相同可以理解,请问历史的韵脚是什么?一轮牛市熊市周期的韵脚是什么?牛市最后都大跌到顶点,熊市总是大跌到底点?最高点是韵脚,还是最低点是韵脚?我想了很久,也想不通。

不唯上,不唯书,只唯实,实事求是。今年看春晚,听到岳云鹏说相声:平仄平仄平平仄,仄平仄平仄仄平。忽然领悟到:平仄交替,轮换,对称,就是诗歌的韵律。把平仄换成涨跌,就是涨跌涨跌涨涨跌,跌涨跌涨跌跌涨。大涨小跌再大涨这是牛市一波三折,大跌小涨再大跌,这是熊市的一波三折。这种涨涨跌跌,起起落落的模式就是周期起伏的模式,就是周期的特征,就是历史像波浪一样起起落落中前进的模式。平仄交替就是诗歌的起伏韵律。涨跌交替就是历史起伏的韵律,节奏、节律。

其实更完整的是:历史不会重演相同的细节,但历史起伏的过程却会重复相似的节律,就像诗句一样,如同不会重复相同的字词,却重复着相似的韵律。

所以最后我翻译成,历史不会重演细节,过程却会重复相似。不完美,没有体现出韵律、节律的意思,但综合考虑,就这样了。很高兴有机会在此说清楚,为什么我这样翻译。也很高兴中信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,抛弃固定化引用前人流行译法的业内习惯做法,容许我自做主张坚持自己提出新的译法。但这句话是这本书表达的核心,可以说,整本书说的就是这一句话,必须较真,只能较真,再难的骨头也得啃。

Q:《周期》这本书中有哪些观点对您的投资理念产生了影响?

A:作者说,投资最重要的事,其实不只一件,有十件,但周期排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。

没有翻译《周期》这本书之前,我觉得周期最多是排名第五,投资最重要的事选股第一,估值第二,组合第三,周期只在组合里面排名第二。翻译之后,我认同作者的观点:周期是排名第一或者排名第二投资最重要的事。

选股、估值、组合都和周期有关,都要看周期行事,因为企业盈利水平有周期,个股估值水平有周期,股市整体估值水平有周期。企业盈利周期、市场周期又和经济周期、*策逆周期、心理情绪钟摆和风险态度周期互相影响互相关联。其实,《周期》这本书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那句话:前途是光明的,但道路是曲折的。企业盈利和市场整体长期趋势近似于一条向上增长的直线,但这只是长期趋势,其实市场短线波动经常大幅偏离长期趋势。而且单个企业、单只股票也有周期,其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更加无常。

我们一定要放弃直线思维,固定思维,企业、市场永远不会是直线,永远是曲线,起起伏伏,涨涨跌跌。在短期不平衡中取得长期整体而言的平衡。直线思维否定周期思维最典型的一句话是:这次不一样。但是,最终这样还是一样,树还是不会长到天上去。

Q:你在《周期》译者序中说:要成为一个完美的投资人,关键在于认识自己的局限性。那么你觉得自己有哪些局限性?

A:其实周期告诉我们,事情总是曲曲折折,市场总是会起起落落。短期来看,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经济、*府、企业、市场,都不会照你想的那样直线向上走,也不会直线向下走。我们其实知道,但还是会这样做。这是人类几十万年的发展形成的快思考,是我们的直觉,是我们的本能。而对于股票市场如此复杂的事物,如此无常的变化,我们只能长思考,只能慢思考,回顾更长的时间,慢思考出周期的规律,准确地说是不太准确只是有些近似的规律,大致判断现在走到周期什么位置,推断未来会是什么趋势,有多大概率。这需要用心倾听周期,用心追随周期,用心研究周期,体会周期,总结经验教训,提高自己分析判断周期的准确程度。

这一部分是科学的定量分析,一部分是直觉般的定性分析。前者我不擅长,后者也不擅长,我不会做复杂的数据分模型,也缺乏那种见微知著的直觉。但我的优势在于,我翻译阅读周期这本书后,我清楚地知道了我的局限。最重要的不是知道,而是我知道我不知道什么。我只要不做我不擅长的事就行了。我不用复杂的数学模型,但会用简单却很重要的估值指标,我没有超人的直觉,却有实实在在的体验。我经历过三轮大牛市大熊市,我知道那是什么样子,就像巴菲特说的那样,不能用言语形容,也不能用数据分析,但我一看就知道。

Q:跳出《周期》的内容,根据您自己的投资经验,您觉得应对市场周期的基本原则还有哪些?

A:多尝试,多犯错,这样才能少犯大错,为一两次大的成功做好准备。

《周期》是给专业投资人看的书,是给专业投资人用的书,业余投资人更要好好读,但不要期望读了这本书就会成为分析周期应对周期的高手。

霍华德一生只有六七次判断周期大反转做对了。巴菲特满足于一年能有一次好主意就千恩万谢了。很多人天天预测周期,时时预测周期,而且想次次正确天天赚钱。我告诉我的孩子,大胆犯错误,犯错有奖。其实我不发奖金,孩子也得到奖励了,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,就得到了教训和经验。成功什么都教不了你,失败却能教会你很多很多。

霍华德·马克斯在第15章结尾中引用彼得·伯恩斯坦的一段话非常中肯:

我创办《投资组合管理》杂志到现在有28年了,在此之前我做过22年的投资管理,在投资行业工作了50年,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,我把这些经验教训总结成了一句话:投资成功的诀窍,并不是成为最热门的选股高手,也不是成为预测最准的预测高手,也不是成为模型做得最好的软件开发高手。这些胜利都是一时的,只是过眼云烟。投资成功的诀窍是活下去!剩者为王!投资成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要真正做到长期活下去,你就需要有非常大的肚量,能接受自己判断出错,因为我们毕竟是人不是神,我们出错的次数往往会比我们预想的更多。未来并不是我们能够提前知道的,但是明白这一点能够帮助我们知道错误是不可避免的,出错是很正常的事。我们出错并不是因为发生那些可怕的悲剧,也不是因为推理上出现可怕的漏洞,甚至不是因为像在大多数情况下那样碰上坏运气。我们之所以会出错,是因为出错是行动的特权,而任何行动都取决于完全不可预知的未来。

归纳成一句话:成功是失败之父,失败是成功之母。我的翻译进步建立在很多很多次的翻译错误之上,错误是我成长的肥料。我的投资进步建立在我好多错误甚至是重大错误之上,没关系,按照科技发展,我起码能活到岁,我还有多年学习进步呢。业余投资人如何应对周期,如何成功投资,为什么要计划投资到多岁,请参见我翻译的更厚的一本书:《钱》,专门为业余投资人而写,却为此采访了十几位投资超级大师。

Q:作为巴菲特长期价值投资策略研究者和传播者,您认为巴菲特和霍华德·马克斯这两位传奇大佬有什么异同点?

A:我在《周期》序言中开头部分有详细介绍,一是在投资上,二人投资主要领域不同:巴菲特以股票和并购为主,霍华德以不良债权为主,但相同的是二人都做得好,做得大,长期业绩平均每年高达19%,债务投资规模上千亿。二是写作上,二人都写得好,写得多,而且都喜欢读对方写的东西。

如果你愿意,我再给你重复一下巴菲特和霍华德·马克斯英雄惺惺相惜的故事:

中国股票投资人都知道股神巴菲特,都喜欢读巴菲特每年年报中给股东写的信,深入浅出,用平实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,让你容易理解投资的智慧。

可是你知道巴菲特喜欢读谁写的信吗?

橡树资本霍华德霍华德·马克斯每年都会给客户写几份投资备忘录,像巴菲特给股东写的信一样,分享自己对投资的思考和感悟。巴菲特说:“当我看到邮件里有霍华德·马克斯写的投资备忘录,我做的第一件事是马上打开阅读,读后总是很有收获。”

能让巴菲特十分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